大腸癌是本港常見的癌症之一,而引起大腸癌的元兇之一就是大腸瘜肉。現時透過大腸內窺鏡檢查,就可以及早找出瘜肉,大大減低患上大腸癌的機會。那麼照腸鏡有甚麼地方要注意?
大腸內窺鏡檢查是甚麼?
大腸內窺鏡(Colonoscopy)又被稱為大腸鏡或是下消化道內窺鏡,是一種用作檢查下消化道,包括迴腸末端、盲腸、結腸各部位、直腸及肛門的檢查方式。醫生會將一條末端裝有鏡頭、直徑約1.3cm的軟管,經肛門進入身體,以即時影像方式,讓醫生直接觀察各部位的情況,是否有腫瘤、潰瘍和瘜肉等病變,有需要時亦可抽取組織作化驗。
原來腸鏡檢查有兩種?
同樣是照腸,原來可以依照檢驗部位再分成結腸內視鏡(即大腸鏡)以及軟式乙狀結腸內視鏡(乙狀結腸鏡,Flexible Sigmoidoscopy)兩種,現在就用表列方式來介紹它們的分別。
<<左右滑動表格以查看更多詳情>>
|
大腸鏡 |
乙狀結腸鏡 |
軟管長度 |
1.6-1.8m |
60cm |
檢查部位 |
由肛門至盲腸的整段大腸,範圍包括:直腸、乙狀結腸、降結腸、橫結腸、升結腸、盲腸 |
由肛門至降結腸,範圍包括:直腸、乙狀結腸、降結腸,檢查範圍只及整條大腸的一半 |
檢查時間 |
30分鐘至1小時 |
15分鐘 |
費用 |
較貴 |
較便宜 |
之所以會選擇乙狀結腸鏡,除了價錢方面的考慮,還因為據醫學研究指出,約70%的大腸腫瘤較多出現在大腸的後半段(即直腸、乙狀結腸和降結腸)位置,所以多數用作大腸癌篩查,至於應該進行哪一個檢查,就要跟醫生商討。
大腸內窺鏡檢查計劃精選
<<左右滑動表格以查看更多詳情>>
大腸內窺鏡 | 大腸內視鏡套餐 | 大腸內視鏡套餐 | 大腸內窺鏡套餐 - 由專科醫生主理 | |
中心 | 美邦 | 中環高清腸胃內視鏡中心 | 葵芳高清腸胃內視鏡中心 | 港安 |
價錢 | $8,930 | $9,800 | $7,800 | $9,800 |
中心地點 | 佐敦、銅鑼灣、荃灣 | 中環 | 葵芳 | 銅鑼灣 |
立即查看 |
大腸內窺鏡檢查過程
無論是大腸鏡還是乙狀結腸鏡,檢查過程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:
- 檢查者先向左側臥,雙膝向上屈曲,以便醫生放入內視鏡
- 醫生會按需要提供鎮靜劑或麻醉藥物,減輕檢查者的不適及焦慮感
- 內視鏡由肛門進入,期間會感到腹脹以及有排便的感覺,這些都是正常反應
- 在檢查期間,如發現瘜肉或病變組織,醫生就會用鉗夾走瘜肉及抽取組織作化驗,此動作並不會引起任何痛楚
檢查前後注意事項
由於大腸內窺鏡要求腸道完全清空,因此檢查前要特別留意以下幾點:
檢查前 3 天—
- 停止食用高纖維食物,包括蔬菜水果
檢查前 1 天—
- 只可進食流質食物
- 飲用4公升瀉水,服用時間依檢查時段而有所不同
- 服用瀉水後,不可飲用奶類及深色飲料
檢查當天—
- 檢查前4小時開始禁食
- 【糖尿病人】檢查當日早上停服糖尿藥,以免病人因禁食而導致血糖過低
- 檢查前除去非固定的假牙、隱形眼鏡及身上所有金屬物品
檢查後須知
- 如曾接受鎮靜劑注射,應待藥力消散後才起床活動
- 經醫護人員同意後,在檢查後的1小時可嘗試進食
- 檢查後會有短暫性腹脹或腹痛,正常情況下會於1小時後消退
- 由於醫生在進行檢查期間,會在腸內打入空氣,因此檢查後會有氣體自然排出
- 檢查當日應避免操作重型機器、駕駛或簽署任何重要文件
幾時要覆檢?
如果是以大腸癌篩查的角度出發,檢驗結果沒有發現任何瘜肉的話,只需定期覆檢即可,期限為:
大腸鏡:每10年1次
乙狀結腸鏡:每5年1次
甚麼人應照大腸鏡?
- 年逾50歲
- 曾有家庭成員患上腸癌
- 曾患腸瘜肉
- 慣性腹瀉
- 大便有血
- 大便習慣改變(如便秘、腹瀉)
資料來源:中文大學醫學院、衛生署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保健服務資訊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