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市人對胃痛已經習以為常,大多覺得有事「啪」粒胃藥,又或者飲牛奶就搞掂。之不過胃痛原因多籮籮,例如胃酸倒流、胃潰瘍這些腸胃疾病,以上舒緩方法就未必見效。而且腹痛並不完全由胃痛引起,要分辨起來也不是易事。
本文將會淺述導致經常胃痛的原因,並用腹痛九宮格來了解不同胃痛位置及其相關的胃痛症狀,亦會介紹有甚麼方法可以舒緩胃痛,以及相關的身體檢查項目,解決胃痛這個惱人問題!
<<左右滑動表格以查看更多詳情>>
|
胃功能失調 |
胃潰瘍 |
十二指腸潰瘍 |
胃酸倒流 |
胃炎 |
胃癌 |
膽結石/膽囊或膽管炎 |
心絞痛/心肌梗塞 |
胰臟癌 |
主因 |
日常生活習慣/情緒問題 |
幽門螺旋菌感染 |
幽門螺旋菌感染 |
肥胖/日常生活習慣/情緒問題 |
暴飲暴食/刺激性食物/幽門螺旋菌感染 |
幽門螺旋菌感染/長期進食高鹽、醃製和燻製食物/遺傳
|
膽囊內的化學物發生硬化形成結石 |
冠狀動脈硬化,令供血到心臟的血管收窄,血液流量不足所致 |
幽門螺旋菌感染/糖尿病 |
胃痛症狀及位置 |
在肚臍對上位置有胃痛或灼熱感覺 |
胸骨底端及橫隔膜所在中間位置絞痛或灼痛,尤其是在吃飯時及飯後 |
胸骨底端及橫隔膜所在中間或偏右位置絞痛或灼痛,尤其是在空腹及飯後3-5小時 |
近心口位置有灼痛感,主要在進食後不久發作
|
上腹絞痛 |
上腹持續疼痛,並會隨時間惡化 |
右肩下方或兩側肩胛骨之間疼痛,通常發生在飽餐一頓後約半小時至1小時出現 |
在胸口近左邊位置有被重物壓住的感覺,多數在運動或上斜路後出現 |
上腹疼痛,後期更會引起背痛 |
相關檢查項目 |
胃鏡 |
胃部X光 |
腹部電腦掃描 |
經常胃痛?3大胃痛原因你要知
1. 胃酸倒流(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, GERD)
胃酸倒流是指胃液不尋常地逆流回食道,由於食道不像胃內有黏膜保護,胃酸會導致食道受損,同時引起一連串的胃痛症狀,包括反酸、胸口疼痛及胸口灼熱,導致俗稱「火燒心」的感覺。估算香港約有8.9%每月出現反酸症狀的患者,及2.5%每週出現反酸症狀的患者。
胃酸倒流成因
在正常情況下,連接食道及胃部中間,有一組名為下食道括約肌的肌肉,它只會在食物進入胃部,或飯後需要釋放出胃氣時才會打開,平時則會閉上,防止胃液或食物回流。不過胃酸倒流患者的括約肌會突然失效,原因有以下幾種:
- 肥胖
- 懷孕
- 時常吃得太急太飽
- 飯後立即睡覺
- 情緒影響
- 生活壓力太大
約30至40%的胃酸倒流患者會出現食道炎的併發症,包括食道潰瘍、食道管腔纖維化狹窄、巴洛氏食道黏膜出現細胞變異等。
順帶一提,幽門螺旋菌跟胃酸倒流之間有「負關係」:幽門螺旋菌會抑制胃酸分泌,除去幽門螺旋菌,反會增加患上胃酸倒流的機會。當然,幽門螺旋菌其實會增加患胃癌和胃潰瘍的風險,故此不應將之視為好處。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⇓
⇒ 【胃痛/胃酸倒流】幽門螺旋菌測試3大推介 | 甚麼人要做幽門螺旋菌檢查?
胃酸倒流的胃痛位置
近心口位置有灼痛感,主要在進食後不久發作,另外可能會伴隨喉龍痛、聲沙、久咳等症狀。
胃酸倒流的治療及預防
醫生通常會以胃鏡檢查食道及胃內的情況,排除掉其他可能的病因,例如是胃癌、食道癌、潰瘍等,然後會處方藥物控制胃酸分泌,不過這類藥物要長期服用才有效。另外,以下動作可以減低胃酸倒流發作的情況:
- 避免在睡前2小時內飲食
- 避免過飽
- 忌油膩食物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⇓
2. 胃潰瘍(Gastric ulcers)/十二指腸潰瘍(Duodenal ulcers)
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,同屬消化性潰瘍(Peptic ulcer),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10%機會患上此病。
消化性潰瘍原因
消化性潰瘍有以下3大原因:
消化性潰瘍症狀
以下是消化性潰瘍的初期徵狀:
- 上腹(肚臍以上)的位置感到絞痛或灼痛,這痛楚可發生在肌餓(十二指腸潰瘍)、飯後或晚上時候(胃潰瘍)
- 噁心及嘔吐
- 失去食慾、打嗝或感到「胃脹」
- 胸部不適
- 體重無故下降
- 胃灼熱
嚴重的消化性潰瘍,病人更會排出黑色大便、吐血或吐出咖啡色嘔吐物;潰瘍穿破時甚至引起併發症如腹膜炎,死亡率會隨著併發症出現而大大提高。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⇓
消化性潰瘍治療
要先確認潰瘍是否由幽門螺旋菌引起,可以接受相關測試,例如是幽門螺旋菌吹氣測試、幽門螺旋菌抗體測試以至是胃鏡檢查。如果確診是因為幽門螺旋菌導致,利用藥物消除幽門螺旋菌或降低胃酸分泌就可治癒;如果是藥物原因,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建議合適的治療,例如是改為處方其他藥物取代NSAIDs。
3. 胃功能失調(Functional Dyspepsia)
胃功能失調症狀
粗略估計,全香港有11%人口,即約730,000名成年人患有胃功能失調。胃功能失調是一系列胃功能紊亂或失調所引起的症狀的統稱,當中包括了胃痛、胃灼熱、胃脹、易飽等。如果這些胃痛症狀每星期出現1次或以上,又或者每當症狀出現時會影響到日常生活,就有機會是患上胃功能失調。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⇓
胃功能失調成因
目前醫學界對胃功能失調的成因並未完全掌握,不過病徵與個人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:不良飲食習慣、壓力大、睡眠失調、負面情緒等都會令症狀出現,只要患者的胃痛原因並非因其他腸胃道疾病,如發炎、潰瘍或癌症等結構性失調所引起,同時以上腹部超聲波檢查胃附近的肝和膽,血液檢查以至是胃鏡都無法確認病源,即可推斷是胃功能失調。
胃功能失調的胃痛位置
胃功能失調引起的胃痛,主要發生在上腹位置,即肚臍對上;另外亦可能會感到胃部附近位置有灼熱感覺,而且進食後出現脹滿或飽滯等情況。
胃功能失調的治療及預防
胃功能失調目前無法根治,一般做法是醫生處方藥物來緩解不適,另外如果是因情緒問題引起的話,先處理好情緒方面對胃功能失調亦有幫助。
根據中大在2019年初的一項研究顯示,服用低劑量抗抑鬱藥「米帕明」,有效改善胃功能失調的同時,亦能紓緩焦慮,未來有望成為醫治胃功能失調的主要方法;其他可行辦法還包括避免進食過快或過飽,並減少刺激性及油膩食物。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⇓
腹痛九宮格示意圖
根據出現痛楚的位置,可以大概推斷是哪個部位出問題,不過上圖只供參考,而且並未涵蓋所有疾病。如果有胃痛或腹痛,一定要經詳細檢查才能確定問題所在。
⇓⇓了解更多胃及下腹部檢查計劃⇓⇓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⇓
⇒ 2020身體檢查邊間好?10個health check 推介及比較
胃痛舒緩的謎思
1. 胃痛飲牛奶有幫助?
萬一有胃痛,大多數人的即時想法就是「飲牛奶」,因為坊間傳說飲牛奶可以止胃痛。其實無論你飲的是牛奶、暖水還是食梳打餅,適量服用都可以起到沖淡胃酸的作用,稍為緩和胃痛,但效果短暫,並非舒緩胃痛的好方法;如果進食份量過多,反而會導致胃酸分泌,有機會加劇胃痛。另外,如果是乳糖不耐症或者對牛奶過敏,都不應該進食牛奶及奶製品。
2. 胃痛食甚麼水果好?
很多人覺得水果營養豐富,食得多更可「養胃」,不過水果種類繁多,並不是所有水果都適合經常胃痛人士食用,例如含大量果酸的西柚,菠蘿,就會增加胃酸分泌,甚至引起胃酸倒流;山楂及柿是高單寧酸的水果,單寧酸會和胃酸產生化學反應,所形成的凝膠塊難以消化,就會導致消化不良。
蘋果、梨、香蕉都算是比較溫和的水果,可以放心食用,但香蕉最好不要在空腹時食用,因為它的澱粉含量高,容易引起胃氣及消化不良,與正餐配搭,或者當是飯後果食用,是個理想的食法。
⇓⇓了解更多時令水果⇓⇓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資訊⇓
處理胃痛的正確做法
無論痛楚是由胃部還是其他器官引起,有兩點要留意:
- 切忌自行服食胃藥:導致胃痛的原因多不勝數,即使可以為你帶來片刻安寧,亦只是治標不治本,例如由幽門螺旋菌引起的胃病,就要靠抗生素才能治癒。
- 持續2週要求醫:如果胃部不適的情況出現超過2個禮拜,不要再拖,一定要接受檢查找出病因。
資料來源:中文大學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、衛生防護中心、智友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