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可以無聲無色地降臨在你的身上,因為簡單如消化不良、胃痛、身體疲倦這些看似平常的症狀,都有機會是胃癌先兆。究竟胃癌成因有哪些?胃癌又有甚麼種類,在檢查及治療上有沒有分別呢?
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胃癌,應防範於未然,及早接受相關檢查,便可以得知自己胃部的健康狀況。以下為你準備5個常見的胃癌疑問,令你對胃癌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胃癌是香港10大常見癌症之一,根據醫院管理局2017年的數字,當年有1314宗新症,以及682宗死亡個案,在發病數字以及死亡數字排名上,均位列第6。如果以性別作統計,男性的發病率較女性為高,不過近年來發現,20至40歲的女性患者有明顯的增加。
而胃癌年齡上的表現,主要在於胃癌發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升高,患者年齡中位數約為71歲。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資訊⇓
初期胃癌病徴並不明顯,故此很容易便會被忽略。常見的胃癌症狀有:
- 持續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
- 體重急速下降
- 小腹腫脹
- 進食後腹脹不適
- 嘔吐,甚至吐血
- 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
- 貧血、疲倦、虛弱
不過以上的特徵,其實和一般常見胃病,如胃炎、胃或十二指腸潰瘍(即消化性潰瘍)差不多,如有懷疑,應儘早求診,諮詢醫生的意見。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資訊⇓
目前未有明確會引致胃癌的成因,不過已知有幾大因素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:
- 年齡:胃癌風險會隨年齡而增長
- 性別:胃癌患者以男性較多,比例大約為1:2
- 受幽門螺旋菌感染
- 吸煙
- 飲酒
- 進食鹽醃食物
- 進食加工肉製品
- 過重或肥胖
- 受EB病毒感染
- 有家族病史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資訊⇓
大多數的胃癌,所指的通常是源自胃部黏膜「胃腺」的惡性腫瘤,即胃腺癌,還有其他比較少見的類型,如胃淋巴癌、胃神經內分泌瘤、鱗狀細胞癌等;另一類常見的分類法,是按發展階段來劃分,亦即是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。
早期胃癌是指侵蝕了「黏膜」(mucosa)及「黏膜下層」(submucosa)的癌症,如果腫瘤突破了「固有肌層」(muscularis propria),就會被界定為晚期胃癌。如果可以在早期胃癌階段就將病情控制,接受手術切除癌腫,康復的機會可以大大提升。根據港大資料顯示,第一期胃癌手術的5年存活率高達95%,如果拖至第四期胃癌才治療,治癒率僅餘10%。
不過實際情況是,大約80%的胃癌病人,都要到晚期胃癌才被發現,這時候癌細胞就有好大機會擴散至脾臟、橫結腸等鄰近器官,又可能會經淋巴腺擴散至不同身體部位的淋巴結,又或者經腹腔擴散至其他腹部器官,例如是卵巢,甚至是經血液擴散至肝、肺、腦等器官,從而影響康復的機會。故此,常有胃部不適的人士,應接受與腸胃相關的身體檢查,以及早發現各類病變。
圖片來源:World Scientific
一般的身體檢查計劃內,針對胃部檢查的項目,可以概括分為4大類,包括:癌抗原 72.4、胃部生物標記檢測、幽門螺旋菌測試以及胃內窺鏡4種。
癌抗原 72.4本身是一種高分子的黏液蛋白,正常情況下的濃度非常低,不過在某些特殊情形下,例如是患有大腸癌、胃癌、卵巢癌等病人身上,癌抗原 72.4的指數就會上升,因此亦可視作檢驗是否患癌的參考之一。不過癌抗原 72.4指數升高,並不代表一定患有胃癌,如有需要的話,可以通過其他檢查來進一步了解胃部健康情況。
2. 胃部生物標記檢測(Gastric Cancer Biomarkers)
胃部生物標記檢測是指血液內4種胃部生物標記物,即胃蛋白酶原I、胃蛋白酶原II、基礎胃泌素17及幽門螺旋桿菌抗體。它們可以當成最基本的胃功能健康測試,亦可用作評估患胃潰瘍及胃癌的風險。
<<左右滑動表格以查看更多詳情>>
胃部生物標記 | 正常值 |
解釋 |
胃蛋白酶原 I (PGI) |
67-200 ng/ml | 用作反映胃黏膜結構與功能,當胃黏膜萎縮, 血液中 PGI 的濃度就會下降 |
胃蛋白酶原 II (PGII) |
0-15 ng/ml |
同樣是反映胃黏膜結構與功能的指標,如果胃黏膜發炎,血液中的PGII濃度就會上升 |
基礎胃泌素 17 (G-17) |
1-15 pmol/L |
主要用作分辨胃酸分泌異常或胃炎: 低於標準值:胃酸分泌增加或胃竇黏膜萎縮 |
幽門螺旋桿菌抗體 (H. pylori Ab) |
/ |
幽門螺旋桿菌寄生在胃黏膜中,是多種胃病,如胃炎、胃癌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潰瘍等的元兇之一 |
檢查計劃推介 「寶血醫院胃癌風險篩檢組合」
- 適合人士:有長期胃部不適,但抗拒進行胃鏡檢查的人士
- 體檢項目:5項
- 【必驗項目】:4項胃癌指引準則基因測試(胃蛋白酶原 I、胃蛋白酶原 II、胃泌素17、幽門螺桿菌抗體)
- 檢報告會由醫護人員講解
3. 幽門螺旋菌呼氣測試(Urea Breath Test)
幽門螺旋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的主要成因之一,同時亦是慢性胃炎、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的元兇之一。透過幽門螺旋菌吹氣測試,就可檢測出胃內是否有幽門螺旋菌存在,因為屬非侵入性測試,所以相對安全及可靠。
在幽門螺旋菌呼氣測試的2週前,應停止服用抗生素;測試前6小時,應開始禁食。然而,曾進行胃部手術人士,並不適合作此檢查。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資訊⇓
胃鏡是一根裝有鏡頭的軟管,醫生把胃鏡從口部放入,以觀察食道、胃部及十二指腸是否有潰瘍、腫瘤或發炎等,同時有助診斷消化道出血、吞嚥困難或腹痛之原因,亦是目前最有效診斷胃癌的方法。
檢查計劃推介 「IMC 胃內窺鏡檢查計劃」
- 適合人士:有胃癌家族史者、曾患有胃部良性瘤者、經常感到胸口灼熱/胃酸倒流/腹痛者,以及大便呈黑色者
- 體檢項目:3項
- 【必驗項目】:胃內窺鏡
- 體檢報告由醫生講解
⇓延伸閱讀,即Click了解更多資訊⇓
精選腸胃檢查計劃
<<左右滑動表格以查看更多詳情>>
美邦皇牌全面身體檢查 | 盈健胃癌風險評估 | 胃癌風險篩檢組合 | 腸胃肝臟檢查計劃 | 消化系統詳細檢查 | 時代星級健康檢查計劃 | IMC 胃內窺鏡檢查計劃 | 胃內視鏡套餐 | |
中心 | 美邦 | 盈健 | 寶血醫院 | 快驗保 | 銀十字醫療 | 時代 | 香港國際醫療中心 | 中環高清腸胃內視鏡中心 |
價錢 | $2,760 | $980 | $1,500 | $3,280 | $1,980 | $9,800 | $8,000 | $7,800 |
體檢項目 | 94項 | 38項 | 5項 | 23項 | 11項 | 84項 | 3項 | 1項 |
腸胃相關檢查項目 | 幽門螺杆菌抗體測試 | 幽門螺旋菌吹氣測試 | 胃部生物標記檢測 |
癌抗原72.4(胃) 胃部健康檢查 |
幽門螺杆菌抗體測試 |
食道癌、胃癌癌症指標 幽門螺旋菌吹氣測試 |
胃內窺鏡 | 胃內視鏡檢查 |
其他主要檢查項目 |
2項超聲波檢查 靜臥心電圖 |
泌尿情況 大便隱血測試 |
/ | 1項超聲波檢查 | 1項超聲波檢查 |
4項超聲波檢查 |
/ | / |
中心地點 | 佐敦、銅鑼灣、荃灣 | 旺角 | 深水埗 | 銅鑼灣、旺角 | 佐敦 | 尖沙咀、上水 | 中環 | 中環 |
健康生活易 獨家優惠 |
$300百佳券 | / | / | / | / | / | / | / |
立即查看 |
⇓⇓了解更多腸胃相關檢查計劃⇓⇓
資料來源:智友站、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、衛生防護中心、嘉偉男士健康中心